牛樟菇(芝)

牛樟菇(芝)1467827145581一直被視為養生聖品,因富含多醣體及豐富多樣性三萜類 ,可調節免疫力、促進體內合成活性維生素D ,對於免疫、消化系統及代謝疾病都有極好的改善效果。最近幾年學者研究更發現,服用牛樟菇(芝)不僅可減緩大腸癌患者接受化療的副作用,更可以延緩慢性腎病患者的病程演進,進而延後洗腎命運。

修復細胞不會強制吸收

輔英大學保健營養系菇菌類研究室研究員張智全表示,牛樟菇(芝)不能治百病,但對細胞產生一定修復作用,產生“自愈”效果。曾有實驗發現老鼠長期服用後會產生毒性、傷害腎臟,但牛樟菇(芝)會在人類體內合成1.25(OH)2D3,對於細胞沒有強制性;如果人體細胞並沒有缺乏,就不會吸收1.25(OH)2D3,而是直接排出體外,不會造成毒害。

張智全指出,人體1.25(OH)2D3的正常濃度應為30至66皮克(pg/mL),但根據一份調查,有九成五民眾體內缺乏1.25(OH)2D3。根據研究室進行的一項實驗,七名參與者早上飯前一小時空腹服用1.6克的牛樟芝,之後每半小時驗一次血,結果發現,參與者服用前血中濃度為27.42皮克(pg/mL),5個半小時後濃度飆升至473.69皮克(pg/mL),之後才逐漸下滑。

細菌絲體子實體功效大不同

一般而言,牛樟菇(芝)分為液態菌絲體、固態菌絲體及椴木栽培的子實體,張智全說,菌絲體和子實體雖同屬牛樟芝,但功效大不相同,前者培養時間從15天至4、5個月不等,功效以抗氧化為主,子實體則須培育一年以上,且三萜類含量高,可提升體內1.25(OH)2D3的濃度。簡單舉例,液態菌絲體就像“幼蟲”,固態菌絲體就像“蛹”,子實體就好比“蝴蝶”。

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藥物平臺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張嘉銘說,臺灣特有牛樟分佈於海拔450至2000公尺山區,子實體外觀多變,有板狀、鐘狀、馬蹄狀或塔狀;初生時顏色鮮紅,後漸變為白色、淡紅褐色、淡褐色或淡黃褐色。

張智全提醒,曾接受器官移植、長期服用類固醇或毛地黃藥物等強心藥物的心臟疾病患者,不建議服用牛樟菇(芝),以免產生身體排斥或藥效加乘作用。

日常保健或癌症輔助療法

張智全說,對於腺體癌或尚未分化的癌症患者,服用牛樟菇(芝)有輔助治療效果,但並不適用血癌患者。張嘉銘表示,牛樟芝研究範圍廣泛,目前多用來研究抗癌、護肝或解酒等功效。

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鄭劍廷表示,存在環境中的自由基,會氧化人體內脂質、蛋白質及DNA,造成各種疾病,體內抗氧化作用,更是影響人類壽命長短的關鍵。鄭劍廷說,一項動物實驗指出,大鼠連續90天口服3000至5000毫克的牛樟芝,並未出現異常臨床症狀、體重變化與眼病變,顯示未造成毒性作用。人類每日建議攝取量僅800毫克,安全性高,可作為長期輔助性營養療法。

與大腸癌的關係

張嘉銘說,近十年來研究證實,牛樟菇(芝)內含的三類聚合物,對於發炎和氧化疾病有改善效果,不但讓癌症患者對於化療副作用容忍度更高,一項針對老鼠進行的動物實驗也發現,牛樟菇(芝)的子實體粉末可對大腸癌及B型肝炎病毒產生抑制作用。

張嘉銘表示,根據該中心進行的正位大腸癌動物實驗,透過手術將大腸癌細胞植入到四組老鼠身上,其中一組每天餵食加了子實體粉末的清水,三周後發現癌細胞抑制率達39.1%,效能雖不如大腸癌化療藥劑CPT-11喜樹堿可抑制達91.7%,但CPT-11藥劑需有病狀才會使用,牛樟菇屬食品級保健且安全性高。

與肝癌的關係

鄭劍廷說,造成肝損傷的原因有病毒、酒精、藥物及毒性物質,肝炎會逐漸演變為肝硬化、甚至肝癌,實驗發現牛樟芝可降低酒精誘發或化學性肝損傷,也能抑制肝纖維化。

另一項跟肝癌相關的老鼠實驗,將一群產生肝炎及肝硬化的老鼠分四組,以不同方式服用牛樟芝水酒萃取液二到四周,肝臟發炎與氧化壓力明顯降低。

此外,也有研究針對150名有慢性腎病參與者,其中服用牛樟菇(芝)者,一年後尿酸和低密度膽固醇數值均下降,證實可延緩腎病進程,延後邁入洗腎的時程。
(本文摘自網路,僅供參考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以上摘錄於相關學術刊物,只為宣傳推廣牛樟芝。
※※※更多好文,請搜尋~~
http://www.hscn888.com
FB:惠盛科技-牛樟芝的專家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ealthsane
LINE:惠盛科技
http://line.me/ti/p/%40dhv0269l